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1周年,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城乡建设学院联合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水利学会、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山西农业大学后勤保卫部等多家单位,于3月21日至28日,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核心主题,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节水护水科普宣传活动,以多元形式凝聚师生共识,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启动仪式:擘画蓝图,凝聚治水使命
3月21日,在勤学楼316室举行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启动仪式,15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副院长毛海涛主持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张鹏、院长段喜明、后勤保卫部副部长程红帅、院党委副书记冯涛、后勤保卫部水暖管理科科长石磊、院分团委书记王立柱出席。段喜明在致辞中强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下冰川消融与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一是推动传统水利向数字孪生、AI调度升级,实现“治水”向“智水”跨越;二是延伸智慧水利专业,促进人工智能与水利学科深度融合;三是围绕山西大水网建设,发力农业节水灌溉与污水处理技术;四是推广“微生态滤床”技术,助力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学生代表王祥宇宣读《节水护水倡议书》,呼吁青年以“从拧紧水龙头到设计净水方案”的行动路径,争做节水先锋,现场反响热烈。

二、千人签名:庄重承诺,激荡校园共鸣
同日,学院在勤学楼广场举办“节水护水你我同行”千人签名活动。千余名师生在印有“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条幅上郑重署名,承诺践行节水责任。张鹏、段喜明、程红帅等领导带头参与,志愿者现场讲解节水知识,深化“人人参与、共建绿色校园”的理念。

三、主题展览:沉浸科普,唤醒节水自觉
3月22日起,学院在崇实楼大厅举行为期一周的“保护水资源,让生命之源不断流淌”主题科普展。通过主题展览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普及节水护水知识,引导师生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助力构建绿色校园。展览分为“公民节水行为规范”与“水安全战略问答”两大板块,结合数据、案例解析全球冰川保护与我国治水实践。“心愿便利贴”互动专区汇聚数百张师生留言,“科技赋能节水”“守护冰川,低碳生活”等承诺彰显行动决心。

四、志愿清流:躬身实践,守护母亲河脉动
3月23日,30名师生志愿者赴乌马河开展“清流还乌马,碧水映蓝天”环保行动,清理河岸垃圾40余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杨时进感慨:“弯腰捡拾的是垃圾,拾起的是责任。”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推动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生态“行动者”。

五、实验站研学:对话科技,解码水均衡奥秘
3月25日,50余名师生走进太谷水均衡实验站,实地参观学习蒸渗计实验观测系统、模拟池实验观测系统、非饱和带实验观测系统、水面蒸发实验观测系统、地面气象实验观测系统和地下水均衡区观测系统六大观测系统。站长杜琦等专家现场讲解,深化学生对水循环与生态治理技术的理解,为科研实践注入新动能。

六、水文化讲座:跨界对话,激荡治水智慧
3月26日,学院举办水文化周系列讲座,特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朱伊文,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雪转、系分团委书记丁杨,南方测绘科技总监陈修斌等四位领域专家,围绕水安全主题展开跨界对话。讲座内容涵盖治水精神传承与现代技术创新双维度:丁杨以《万亩青山写忠诚》为题,剖析几代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与过程;朱伊文在《那些关于水的浪漫》中,从《诗经》水意象到“两山一河”生态格局,解码中华水文化基因;陈修斌结合《全空间一体化水利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演示三维虚拟汾河的洪涝模拟技术;李雪转通过《国家水情与节约用水》报告,对比中美用水效率差距,呼吁青年投身智慧水利攻关。四场讲座通过“理论溯源+技术前瞻+文化浸润”的立体化内容设计,强化了水利专业学子“以科技创新守护江河安澜”的使命担当。

结语:以青年之力,绘就水安全未来
通过“理论+实践”“校内+校外”的多维联动,将节水护水理念深植师生心间,为构建绿色校园、服务国家水安全战略贡献青春力量。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节水教育,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