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古建筑测绘实践教学,推动前沿测绘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7月3日至10日,我院城乡规划系教师李政、董婉茹带领15名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参加第二届“古建筑测绘暑期联合工作营”。

本届“古建筑测绘暑期联合工作营”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晋中市太谷区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指挥部联合承办,汇聚了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在内的全国20所高等院校约150 余名师生代表,聚焦安禅寺、鼓楼、县衙、无边寺、城隍庙、文庙、孔祥熙宅园等十余处太谷古城核心建筑开展测绘工作,旨在通过校际协作共同推进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研究。
我院团队主要负责测绘太谷文庙。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建筑,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 年),历经元、明、清三代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占地面积达 3425.3 平方米。其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布局中,照壁、戟门、大成殿等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大成殿最具特色 —— 该殿建于 0.8 米高的砖砌台基之上,面宽七间,进深八椽,采用重檐歇山顶、九檩四面环廊式设计,上层檐下五踩重翘斗拱与下层三踩单翘斗拱层次分明,殿顶黄、绿琉璃瓦剪边更显古朴庄重。作为 2003 年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 年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谷文庙的精准测绘对研究晋商文化圈古建筑形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在为期7天的测绘工作中,团队采用 “传统技法 + 现代技术” 的融合模式:一方面延续卷尺和测距仪量测、手工绘图等传统测绘方法,精准捕捉柱础、梁架等构件的细节特征;另一方面引入无人机航拍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工具,实现对建筑整体形态与复杂结构的快速建模。在工作中,同学们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克服高温、高空作业等诸多困难,仔细操作,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负责的态度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尊重,也展现了他们勇于担当的品质。目前,团队已完成文庙范围内所有建筑的测绘,绘制测稿30余张。下一步,将灵活安排内业工作,整理完善测稿与测绘数据,完成电子测绘稿,将于10月左右展出。

参加工作营的张可凡同学表示,此次活动极大锻炼了团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文庙各类建筑构件的精准测量,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古建筑测绘的流程、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李娇蕤同学表示,亲身接触太谷文庙这座近千年古建筑,感受其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让自己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参加测绘外业工作外,我院师生还积极参加主办方组织的测绘评图、专题讲座、数字测绘技术培训和古建筑认知活动,与兄弟院校交流测绘方法与技术、绘图要点与技巧,为本次学习注入了深度和广度。在测绘评图环节,我院学生绘制的测稿因细节丰富、图面规范获得了普遍关注和广泛好评,充分展现了我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扎实成效。通过本次特色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更是对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