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忠诚教育事业、奉公廉洁自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十四五”规划落到实处。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遵守政治纪律、履行政治责任、严格政治自律。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按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三重一大”和“一岗双责”,把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不谋私利、不搞特权,自觉维护院班子的团结和谐。
二、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全面负责学院的本科教学、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社会服务、人事人才、招生就业等工作。
(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提高自身的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3月21-22日,参加了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入库培训。
组建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等多个创新创业团队,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得50余个高水平奖项。
利用教务部下达的一流专业建设和认证创优项目建设经费、核心实践品牌项目经费和数字教材建设经费,用于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申报“智慧水利”本科专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提升我院相关专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课程团队建设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开展金课建设和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质教材建设。已报批“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建设数字教材1部;立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教学改革项目10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
先后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师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参赛教师16人,有7人进入学校复赛并获奖。
积极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先后走访并成功签约多个具有专业特色、品牌效应和推广示范的教学实践基地,开拓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二)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风景园林专硕首次按变更后的工学学位代码(0862)招生,顺利完成2024年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工作,共招收研究生22人,高质量完成学校下达的招生任务。
为提升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水平,邀请业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全年有10余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做了大会发言或提交会议论文。
组建风景园林(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0余项。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积极为学院青年教师创造科研条件,购置图书资料和科研设备,拓展科研场地,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基金申报培训会,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建团队开展科学研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获批国青基项目1项,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三高”论文近40篇;拟建城乡建设学院科教实践(东阳)基地1个,申报“山西省水高效绿色利用技术创新中心”1个。
与太谷古城办开展校地合作,在古城园林设计、片区规划、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学位论文等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新增社会服务经费42.53万元,成果转化20.5万元;进行农民技术培训387人次。
有1名教师入选省第二批博士科技服务团,挂职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在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决策咨询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人事人才工作
组织学院博士招聘和职称评定的相关工作。有2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国内访学;引进高水平博士2名、硕士3名,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招聘计划。目前1名管理岗博士、1名教辅硕士的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招生就业工作
组织本科招生的网络宣传推介活动、学院大一的新生见面会和专业导学会,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24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84.44%,其中本科生84.18%、研究生88.89%,在全校位居前列。
(六)建院十周年暨校友分会成立工作
今年正值学院建院十周年,围绕十周年院庆暨水土与建筑专业校友分会成立,从年初开始,就积极谋划贯穿全年的学术讲座、文艺汇演、耕读讲堂、学术研讨会、专业作品展、美育讲堂、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和主题的15场活动,为建院十周年和校友分会成立献礼。
(七)其他工作
参加“山西农业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届全国涉农高校水利学院书记院长论坛,并在大会上做了分组交流发言。
以晋中市太谷区第二届政协常委,山西省水利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农业大学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等兼职身份,积极参加各相关机构组织的政治学习、培训、调研等活动。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学院的一流课程建设仍存在短板,教学和科研奖励欠缺,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研水平有待提升,学术交流活动不够丰富、层次仍需提高等。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执行力度,结合师资及专业优势,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并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努力拓展学科科研认定和教师职称晋升空间;扎实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